电车晕车问题让多少乘客苦不堪言!
七月中旬专业媒体对三款主流纯电SUV进行硬核防晕测试,东风本田S7在加速度控制、悬架调校等核心技术环节碾压特斯拉Model Y和极氪7X,甚至媲美百万级豪车的舒适性。

事实证明,解决电车眩晕的关键不在营销噱头,而是实打实的机械功底。
测试现场的水画布实验很说明问题。

过减速带时Model Y车内水花四溅像打翻颜料盘,极氪7X的水杯直接洒出小半杯,乘客五脏六腑跟着晃荡的滋味可想而知。

反观S7的水面只漾起轻微涟漪,这种细微差别来自底盘三十年调校经验的积累。
新势力总吹软件定义汽车,可真遇到连续坑洼路面,算法再聪明也压不住物理惯性。

加速环节的差距更扎心。

Model Y踩电门那一下猛得让人后脑勺发麻,乘客表情管理当场失效。

极氪7X初段加速倒是平顺,可能量回收的拖拽感像被无形大手突然拽住,胃里一阵翻江倒海。

S7那个正弦波加速曲线确实有东西,扭矩响应29毫秒比行业快三倍不止,动力释放像被云层缓缓推动。
电机参数谁都会标,能调出这种渐进式脚感的厂子屈指可数。

再看弯道测试里的金属风铃,Model Y过S弯时叮当乱响像开了打击乐专场,车身横向摆动幅度肉眼可见。

极氪7X后排乘客反馈有持续余震感,悬架拉不住车身的多余晃动。

S7车里的风铃却响得均匀稳定,重力摆球几乎静止。

某些品牌吹上天的空气悬挂,实际表现还不如传统螺旋弹簧配液压衬套的组合来得扎实。
小米搞个晕车舒缓模式就上热搜,但真正坐过S7的都知道,防晕车功能靠的是骨头里的基因。

新势力三五年就想攻克底盘调校?

传统大厂那些试车场里磨坏的上千套轮胎可不会说谎。

百万级奔驰S级在测试中勉强和S7打个平手,这结果够打脸某些溢价选手的。


现在买电车光看屏幕大小和零百加速?
多坐两圈晕车测试比啥参数都实在。